油茶炭疽病发病部位及防治方法
油茶炭疽病:危害果、叶、枝、梢和花蕾,引起湖北野山茶油严重的落果或枝梢枯死,病落果率通常在20%左右。此病从4月份开始发生,7~9月蔓延迅速。
油茶炭疽病是油茶重要的病害之一,在中国分布于南方各省。该病可引起严重的蕾和落果,落果率通常在20%左右,有时高达40%以上。晚期病果虽然可以采收,但种子含油量不高,约为健康油茶种子的1/2,有的甚至更低。
果实:初期在果皮上出现褐色小斑。后扩大成黑色圆形病斑,有时数个病斑愈合成不规则形,无明显边缘,后期病斑上出现轮生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,当空气湿度大时,病部产生黏性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。病斑有时深达种仁内部。病果易落。
叶:病斑多在叶缘或中央,一半圆形或不规则形,红褐色,中心灰白色,内轮生小黑点。
梢:病斑多发生在新梢基部,少数发生在中部,椭圆形或梭形,略下陷,边缘淡红色,后期呈黑褐色,中部带灰色,有黑色小点及纵向裂纹。病斑环梢一周,梢即枯死。
枝干:枝干上病斑呈梭形溃疡或不规则下陷,削去皮层后,木质部呈黑色。
花蕾:蕾部病斑多在茎部鱗片上,不规则形,黑褐色或黄褐色,病鳞后期呈灰白色,上有黑色子实体,严重时芽枯蕾落。
清理初次侵染源:调查油茶林内历史病株,在冬,春挖除补植。严重病区或轻病区的重病株,结合油茶林垦复和修剪,清理病枝叶及病蕾和病落果,减少初次侵染源。
科学管理,增强抗病能力:加强营林管理,油茶林密度不宜过大,过密林分要进行疏伐,幼林要进行修枝整形﹐使林内通风透光,减低林内湿度。油茶林要合理套种,选择矮秤作物间种,忌用高秤或半高秤作物,以免造成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。发病期不宜施氮肥,应增施磷、钾肥,提高植株抗病性。未间种的林分要适时抚育,可采用撩壕或冬挖,促进林木生长健壮。
药剂防治:由于油茶林面积大,不可能全面地多次喷药,因此,一般在早春新梢生长后,喷射1%波尔多液进行保护,防治初次侵染。5、6月间,喷波尔多液和退菌特2—3次。发病初期用50%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—800倍液或用50%多菌灵500倍液或用50%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有明显的效果,连续喷洒3—4次。据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等(1983)报道:在秋末和夏季用内吸杀菌剂防治,能有效地减少幼果内潜伏病菌数量,推迟发病始期,减轻后期病情。
选育抗病品种:中国油茶栽培历史悠久,自然界存在着抗病物种,品种或单株。因此选育抗病丰产的油茶品种是可行的,应选用抗病高产单株的种子,逐步良种化。在新发展油茶林地区,应加强检疫工作,可选用抗病强大攸县油茶或普通油茶中的丰产高抗优株。调运攸县油茶时,要选用大果类型繁育改变不加选择盲目调种的做法。